首页 > 体育资讯 > 足协新政:“限薪令”如何影响青训

足协新政:“限薪令”如何影响青训

2020-12-03 18:38:29

虽然距离足协出台具体新规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但我们已经能从早前的官方消息源中看出一些端倪:根据11月25日足协于苏州召开的联赛会议内容,足协将在队名,降薪和联赛赛程方面发布重大举措,这其中最紧要的便是联赛球员们的薪酬问题。

依据会议内容,下赛季开始所有中超球员将面临薪资顶额的腰斩,国内球员顶薪为税前500万人民币,外援顶薪为税前300万欧元,与此同时外援总工资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俱乐部年度总支出不超过6个亿。

当然,现有球员的合同并不会受新版限薪令的要求,所有新规的适用范围均指向的是新赛季开始后的球员合约。

大多数人对于限薪令的具体操作和执行仍不了解,对一切细枝末节的讨论也要等到一周后新规的具体出台。但无论后续如何调整,足协大刀阔斧地限薪已成定局。

依据媒体人的说法,让足协进一步推动限薪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年初某俱乐部被财政拖垮时的查账,部分球员的签字费和年薪都飚到了上千万的级别,这也使得足协高层痛下决心,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干预俱乐部的财政。

这次限薪令出台的力度无须赘言,其影响也足以涵盖未来几年的中超。

 

但说到底,球迷是一个依附于球队和球星的群体,他们在乎的并不是政策的前世今生,而是政策的具体效用问题,一旦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足协便会跌入塔西佗陷阱里。

毫无疑问的是,此次限薪令很可能挽救许多俱乐部的财政问题。中超联赛发展了十几年,从低谷到近几年的高潮,各俱乐部联手制造了疯狂的金元时代,但是足协在最近两年急刹车,决心扼杀球市泡沫。为了让各俱乐部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避免因为投入过大而导致崩盘,足协已经早早执行了限薪令和投资帽引导各俱乐部回归理性向韩国日本俱乐部的发展模式看齐。

中超早在刚刚尝到版权甜头的2016年,中超合计16家俱乐部便亏损了40亿,其中的大部分俱乐部均处于亏损状态。

而在任何俱乐部的财报里,支出占比最大的永远是球员的薪水开支。只看2019年中超各队人均工资开支,排名前三的上港、恒大和华夏幸福都飘过了200万美元,亚冠区里投资性价比最高的国安,人均工资也达到了武磊西班牙踢球的水平。

足协这一手虽说确保了球队的利益,但在薪资水平上给球员造成了损失。于顶薪球员来说,工资的压缩直接减少自己的收入,而国脚薪水上浮20%条款的取消也很可能打消国足球员们为国效命的热情。另外,外援薪水直接打对折也就意味着中国足球的大牌外援引进很可能将成为历史,各球队的即战力将很难恢复至2019年之前的水准,中超比赛的激烈程度如何还未可知。

而在被限制的国内球员群体里,竞争压力增大的是23岁以上但没有打出名堂的球员。因为U23政策的继续扩大,国内年轻球员的市场价格和工资将会进一步提高,而过了23岁却没有证明自己的球员没有了政策保护,之前的比赛经验并不足以让他们在中超立足,生存环境愈发艰辛。对国内球员来说,限薪以后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往更高水平的联赛发展。

不得不说,进一步的限薪短期对于中超联赛是一大打击,因为缓冲时间太仓促,发展的态势也可能直接腰斩迎来大洗牌,众多豪门将面临转型,大投入一去不复还,他们需要更加专注青训和“小而美”的经营策略。不过长远来说,对中国足球联赛整体都是利好,首当其冲是不会出现大批量欠薪的队伍,球队因为投入问题解散的案例也会减少。

这些年来中国球员的薪资泡沫,起源于资本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职业足球、年轻球员培养周期较长、中国转会市场与国际转会市场脱钩这三点。如果想在根本上解决薪资泡沫的问题,一方面要立足青训培养人才,保证国内球员能够在职业赛场上立足;另一方面开放转会市场,让物美价廉的优秀外援代替泡沫较高的中国球员生存空间。但放开转会市场必须与抓紧青训相辅相成,否则放开转会市场会对中国本土球员造成毁灭性的打击。